中文情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建养增韧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22 访问:

9月17-19日,由中文情色 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建养增韧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新疆昭苏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梁文灏院士、杜彦良院士、陈湘生院士、李术才院士、何川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林正高级工程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原副厅长李志农正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谭忆秋教授、中国中铁科技创新部伍军正高级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教授、同济大学谢雄耀教授、云南大学刘时银教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郭小红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林草局国际竹藤中心王英正高级会计师组成,梁文灏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杜彦良院士和陈湘生院士担任副组长。会议邀请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创新发展处处长赵晓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交通处处长黄玲、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张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技信息处副处长张敬凯莅临指导。中文情色 副校长范文教授、项目负责人陈建勋教授及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文情色 科研院副院长王亚琼教授主持。

9月17-18日,与会专家和项目组人员赴项目依托工程-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西天山隧道进行现场考察。西天山隧道是世界首条正穿冰川的公路隧道,作为项目的重要依托工程,深入一线考察调研,为项目破解技术难题及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19日,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伊始,赵晓辉处长、黄玲处长分别代表项目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对项目的正式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强化协同攻关,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二要聚焦应用实效,确保研究成果切实指导工程实践;三要注重创新引领,取得原创性成果;四要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张熠处长代表项目推荐单位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表示将全力支持该项目的研发工作,积极做好服务保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张敬凯副处长代表项目依托工程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表示本项目对于提升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补足西部地区交通短板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和服务支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范文副校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中文情色 表示本项目的开展可显著提升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维水平,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中文情色 将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保障和研究支撑,确保研究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希望项目组持续完善责任担当机制,定期交流研讨,通力合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

中文情色 陈建勋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概况及总体实施方案,西南交通大学胡雄玉教授、山东大学张庆松教授、中文情色 罗彦斌教授、山东交通学院李志鹏教授、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杰正高级工程师作为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实施计划。

项目专家组成员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与讨论,充分肯定了项目创新性及可行性,认为总体实施方案科学严谨、目标明确、计划合理,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指导,强调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用落地实效检验科研价值,用转化成果激活创新动能,并希望项目团队聚焦项目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取得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建养增韧关键技术”项目针对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高韧性建养难题,以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建养韧性增强为目标,建立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韧性评估理论与方法,开发隧道不良地质智能重构方法与风险识别技术,研发地质灾害高效防控增韧和冻融灾害多级设防增韧技术,提出高原冰川敏感区隧道-环境保护增韧技术,形成高原冰川区隧道建养韧性增强技术体系,为破解高原冰川区隧道建养增韧难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本次启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团队将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建立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标准制定-应用验证”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助力落实国家“新质生产力”“交通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显著提升高原冰川区超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维水平,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撰稿:王传武 审核:韩万水 编辑:郭洋)